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汽车资讯

比亚迪先行者如何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

作者:舟车网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比亚迪先行者如何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款打破常规的新能源汽车

三款打破常规的新能源汽车

前言

汽车行业电气化转型加速,各家车企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想要抢得先机。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汽车品牌已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弯道超车,尤其在混动领域,吉利、比亚迪、长安等头部车企纷纷亮出利剑,以超越大众期待的产品再一次爆刷好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吉利汽车推出的全球首款甲醇混合动力汽车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吉利旗下的插电混动车型秦PLUS DM-i,以及长安深蓝C385氢电车型。三款车型各有亮点,下面就来看看这三款车如何“炸裂”新能源市场。

吉利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

作为全球甲醇汽车技术引领者,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是凝聚吉利甲醇汽车技术的匠心之作。以中国冠军家轿第4代帝豪为载体,搭载了1.8L醇电混动发动机、醇电混动专用电驱变速器、三面液冷高性能电池以及智能混动驾驶模式多项技术,不仅最大程度提高了综合性能,还使每公里0.3元的超低用车成本成为了可能。

其中,1.8L醇电混动专用发动机应用了12.5高压缩比设计和低摩擦技术,通过混动专用标定优化,热效率达到41.5%。电混动专用变速器的应用,使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具备同级最强40%节能率。

在驾驶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车速达到20km/h,即可并联发动机与电机,动力充足,加速有信心。这款车能够实现双电机、双离合、PCM、传动系统、电子双联泵、液压控制6合1高度集成,轴向尺寸354mm,达到了全球最小。在电池上,这款车选择了1.83kWh大容量高性能三元锂电池作为第二个动力来源,创新性采用了三面豪华液冷科技,换热系数高达40w/k,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电池温度,并且给出了可观的能耗值。与此同时,为了强化安全性,电池经过了IP67级防水防尘以及全球最严苛的电池安全验证,确保能耗更低,使用周期更长。

在造型上,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拥有1820mm同级最宽车身、同级最大的1.25宽高比、同级最低的0.27Cd风阻系数。这些“同级之最”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大且舒适的驾乘空间,同时提高了储物能力,方便一家出行。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还应用了多项驾驶辅助配置,如TPMS智能胎压监测系统、博世ESP 9.3电子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AutoHold自动驻车系统、后排智能监测系统等;为提高行车便捷性,特别增加大灯自动开闭功能、车速感应无骨雨刮、电动调节外后视镜+电加热除霜、12.3英寸高清数字仪表、仪表智能语音驾驶助手等等。

比亚迪秦PLUS DM-i混动

作为国产混动的先行者,比亚迪旗下的DM-i超级混动一直是名声在外的,比亚迪秦PLUS DM-i混动一经上市就颇受追捧。这款车,以双电机的EHS超级电混系统、骁云-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以及刀片电池三大模块为主,弱化发动机的作用,综合降低油耗。

外观方面,秦PLUS DM-i的前脸依旧是比亚迪家族式的设计,宽大的进气格栅+镀铬饰条,款式经典。该车全系配备车联网、OTA升级、语音识别系统等功能,为用户的日常使用,提供便捷性。内饰的做工用料层面,秦PLUS DM-i的整体配置偏商务气息,很适合通勤、工作。

秦PLUS DM-i搭载DM-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采用全球首创脉冲自加热和全球领先冷媒直冷技术,实现超长寿命和可靠安全双保障,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这款车“以电为主”的理念。官方披露数据显示这款车市区电驱动比为99%,全工况电驱占比超80%,即使是在馈电状态下依然能将油耗控制在3.8L/100km。美中不足的是,这款车一旦在高速区间行驶,越过电机的高效区,会受制于1.5L自然吸气发动机81kW的功率,动力性和节油能力将打个折扣。基于此,在满电满油的情况下,秦PLUS DM-i能实现1245公里的续航,纯电状态下也能行驶120公里。

长安深蓝C385氢电款

在长安推出氢电汽车之前,以氢能源为燃料的车型主要集中在了商用车领域。深蓝C385氢电版是我国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这将品牌深入新能源市场的野心展露无遗。该车搭载有纯电、增程、氢能三种动力系统,其中,氢电版拥有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氢消耗量为0.65kg/100km,可以实现3分钟补能。从颜值上来看,长安深蓝C385应用全新设计语言,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未来的科技感与数字感。前机盖搭配封闭式前中网,看上去也更加简洁时尚,同时流畅的车身也让它的风阻系数只有0.23Cd。

依托EPA1平台,这款车可以一次性解决续航、补能、安全等用户痛点。其搭载的新一代电驱系统能够推动电驱向高功率密度发展,带来了超过95%的系统最高效率。

而在用户最关注的“冬季用车困难”层面,长安应用了全球首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30℃环境下,电池温升可以达到4℃/分钟,低温动力性提升50%,低温充电时间缩短15%。在正常情况下,电池系统可以将1kg氢气转化为20.5度电,实现三分钟补能。

同时,长安深蓝C385采用了航天级全电池隔热技术、醇冷高效散热、瞬态泄压技术、超压密封控制、全域防短路技术、定向感压排温、全时感温报警等技术对电池温度进行调控,完成电池安全加码。

虽然氢燃料这一领域尚未开发完全,但其显著的节能优势会在今后的生活里,给选择它的人带来更多惊喜。

写在最后

新能源市场竞争已经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很多车推出,也有很多车退场。但不得不说,以上推荐的这三款车之于国内新能源市场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存在,也是未来发展的三种方向。客观来说,氢电汽车尚需更长久的市场检验,而以秦PLUS DM-i为代表的油电混动也需要在竞争中继续突破深层的技术壁垒。如果说前景最广阔,当属第4代帝豪醇电混动轿车,其搭载的各项技术基本成熟,而甲醇这一燃料也作为经济性极高的清洁能源被越来越多领域广泛应用。我们期待更多令人惊喜的汽车产品,也期待更多低碳、高效、经济、智能的产品,重构用户对未来出行的认知与想象。

新能源汽车已发展到第四阶段

新能源汽车已发展到第四阶段

新能源汽车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难免会遇到难题。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不少行业大咖集聚于北京,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进行深刻探讨。

这些大咖都是当前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实践者,他们在此各抒己见,为这个高速发展的产业适时地进行扶正和建言。

四个阶段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就电动化转型、交通和绿色能源融合和绿色发展等方面话题向大家分享了他的经验洞察。他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全社会、全行业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电动化向纵深发展。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需要坚持纯电混动和纯燃料电池技术协调发展等。

他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布在1992年到2022年的30年时间里。

第一阶段

以科研为主,从国家的一些重大专项来推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滋生萌芽。

第二阶段

2007年—2017年各项文件、规划的推动实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9年至2012年25个示范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进行推广使用,但影响力有限,截至2012年底,累计推广2.7万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对公领域推广2.3万辆,对私领域推广4000辆。

第三阶段

市场化发展和对外开放阶段,产品进入导入期。这个阶段更为标志性的事件是传统的油车企业往新能源转型。

北汽新能源作为我国最早开始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企业之一,是示范运营与产业化发展的先行者,2013—2019年连续七年位居我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

到了2020年比亚迪发布领先行业的刀片电池,2021年发布超级混动DMi技术,2022年比亚迪以186.8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冠绝全球,同年底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值车企,有效提升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全球影响力。

作为我国最早开始发展纯电动汽车的企业,北汽和比亚迪都抓住了时代赋予的机遇。随后,以特斯拉、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也开始加入汽车行业的竞争和发展。

第四阶段

从2021年到现在,双碳战略“2060”引领中国汽车高速发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2021年、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爆发性增长,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分别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352.1万辆、688.7万辆,渗透率达到13.4%、25.6%,2022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20%,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具备规模发展效应,产业开始进入普及阶段,市场开始快速拓展。

其中,插电混动汽车在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销量60.3万辆、151.8万辆,同比增长140%、150%,成为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参与到全球竞争中。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中我国占了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中我国占据6席,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新的发力点

虽然新能源产业的销量成绩不错,但从多家企业发布的财报来看,并不赚钱。“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增长的电动车不赚钱,赚钱的燃油车不增长。”张夕勇直言。

张夕勇提到,在未来交通能源绿色融合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将发挥关键的牵引作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存在着电池原材料和车规级芯片等“卡脖子”领域,成本高于售价和产能利用率不高、商用车和新能源渗透率还比较低的问题。

所以,新能源化对商用车迭代升级是性的,且对实现汽车行业“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张夕勇表示,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在由高补贴向后补贴时代转变。

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之后,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销量达到18.6万辆,同比增长54%,特别是新能源重卡更是实现了148%的井喷式增长,特别是在换电方面快速发展。

张夕勇认为,新能源商用车技术不断升级,未来将呈现多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短途场景将主要采用纯电+换电类产品,燃料电池将主要用于中长途、中重型车型。

“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万辆,渗透率有望超过30%,将直接通过运输结构的低碳化,直接拉动可再生电力、绿氢等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张夕勇说道。

新能源商用车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传统企业新势力群雄并起,北汽在这一领域也是加速布局,并定下今年商用车销量5万辆的目标,主要包含物流车、大客车、中重卡,明年力争10万辆。

不可否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今天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作用。

但当前汽车行业的转型速度很快和强度很大,所以在转型过程中难免遇到如盈利、技术创新、产业链内耗等困难和瓶颈,如何实现共赢还需不断扩大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的国际化影响力,真正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上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